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农科巾帼心向党 科研建功新时代

巾帼文明岗——植物保护研究所杂草研究组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9-03-21 | 【 字体:    

  锄禾不须日当午,草海追梦系三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唐代诗人李绅描写农民除草的诗句。稻花飘香、麦浪滚滚的季节,你是否想到,农民为了大地的丰收,辛勤除草的景象。把广大农民从这种繁重的除草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需要现代、高效的除草技术。在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就有这样一支巾帼团队,他们情系三农,为了作物稳产,为了农民不再当午锄禾,潜心研究农田杂草生物学,研发作物绿色除草解决方案,为我国农田杂草监测与防控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2017-2018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杂草研究组荣获院巾帼文明岗。这个由高层次、高学历的女科技工作者为骨干的大家庭,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求真、诚信,在生活上爱亲、孝老、守礼、友邻。她们当中,有全国“三八红旗手”,有创新团队首席,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主任委员、秘书长,有所支部组织委员,工会宣传委员。她们在严肃、紧张的科研攻关与和谐、快乐的职场氛围中,谱写着植物保护事业新篇章。

  敬业求实,硕果丰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提出“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一个整体跃升”的总体要求,为新时代农业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使杂草组的专家们备受鼓舞。她们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提升了自己思想和行动上的先进性,增强了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了杂草组的创新建设。

  农田杂草,自古以来就是农作物的重要有害生物。与杂草作斗争,是团队义不容辞的使命;保障作物除草增产和环境安全,是团队孜孜不倦的追求。她们一方面潜心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在生产实践中能敏锐地发现新的问题,通过积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防控策略。团队的4名女科学家均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她们孜孜以求、勇于拼搏的科研精神,常被同事们翘首称赞。当许多人还在津津有味的享用早餐时,她们已经到了农田取样;当夜深人静,万家灯火之时,他们往往还在实验室与研究生们分析着试验数据;节假日,为了不误农时,她们放弃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间,在农村广袤的大地上,书写着锦绣华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不断研究实践和攻坚克难过程中,他们成功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突出的问题,在杂草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团队女职工们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粮食丰产增效及转基因重大专项等课题10余项,可支配科研经费700多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制定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15项,编写著作5部。在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赴日本、韩国、捷克、印尼等国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10余人次。

  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中国农科院杂草学科是国内唯一的杂草学博士、硕士一级学科授予点。目前有十几名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就读。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教学经验和参考数据缺乏的情况下,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级杂草学》、《除草剂作用原理》、《专业seminar》、《专业英语》等杂草学主干课程,采用集中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实验室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所内部聘用教师与外聘教师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起到较好效果。课题组每学期通过3-4次专业seminar,植物保护大讲堂、植保青年论坛和每周1次研究组内部研讨等形式对学生科研定位、研究思路、课题设计、试验方法、文章写作等方面进行训练,尤其是为巴基斯坦来华的留学生定期讲解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及生物统计方法,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实验室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管理制度,确定了研究生的工作汇报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制定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这些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本组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了一批青年科研人员,近5年累计培养研究生18名,国际交流生2名,5名学生在国内外会议获奖。毕业的学生有的在国外继续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有的已经成为了农化企业的骨干,有的创办了自己的除草剂生产公司,年利润近亿元。实验室的一个巴基斯坦学生,从开始时对分子生物学试验手段一窍不通,到目前2Sci文章被接收。成绩的取得也提升了他从事杂草科学研究的热情。

  治学严谨、甘于奉献,是杂草组的每一位女职工的座右铭。她们在平凡的岗位默默付出,以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满腔的热忱教书育人,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收获了桃李芬芳。

  科企合作,共谋发展

  产业兴旺,科技先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培育新型农民,是杂草团队在新时代承担的社会责任。杂草防控是一门应用技术,只有把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普及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这样的研究才有社会价值。

  长期以来,杂草组与国内外农化企业拜耳公司、孟山都公司、陶氏益农公司、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机制创新,突破部门间障碍,实现互惠共赢。企业提供研发经费和技术需求,科研单位根据不同区域杂草生长特点及作物布局,提供作物解决方案,与企业结合开展农民培训,促进了产业发展。2017-2018年,课题组通过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方式,为研究所创收200多万元。研究组与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发的“皖苏鲁农田主要病虫草害精准剂量调控化学防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针对杂草化学防治选药技术不合理,依据靶标生物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品种和准确的使用剂量及用药时期,利用有害生物对药剂反应的剂量-反应控制原理,基于有害生物对药剂敏感度的变异,进行了化学防治中对有害生物剂量调控的研究,在生物合理性精准剂量调控化学防治理论和应用上获得了突出的成果。3年累积推广面积达5046万亩次,累计增加经济效益38.73亿元。取得安徽省科技进步3等奖。

  课题组与上述企业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合作,在吉、晋、冀、鲁、豫、苏、皖等省建立技术示范区和培训基地,结合当地的作物种植特点和产业需求,通过利用专家团队的决策和技术优势,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指导农业生产,带动农民致富。仅2018年,课题组就培训农民近20多场次,培训农民4000余人。

  奉献爱心,服务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杂草组的女博士们,不仅是工作中的女强人,也是生活中的“强女人”。团队中有两名职工是24个老人的家庭,作为新时代的媳妇,她们凭着自身的智慧和良好素养,正确处理婆媳关系,她们的奉献,使家庭其乐融融,成为了工作事业的后花园。

  课题组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向灾区和贫困山区捐款捐物,争当志愿者慰问孤寡老人,向贫困母亲捐款奉献爱心,参与“给阳光少年更灿烂的笑容”等公益性活动,多次前往北京顺义区太阳村慰问孤儿。连续资助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田村黄牛石小学生吴春兰,直至其顺利毕业。除此之外,她们还为儿童们提供精神食粮,指导海南陵水基地中小学生开展“正确识别植物”、“除草剂的神奇功效”等科学实践活动。

  杂草组是一支以女职工为主的团结协作、勤奋进取的队伍,她们的年龄、能力和工作业绩,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中坚力量。她们不仅在科研工作中勇于开拓创新,在生活中承担照顾家庭、赡养父母、养育孩子的重担,还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甘心做志愿者,无私奉献,在巾帼文明岗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面对荣誉,她们在欣喜之余更觉任重道远,展望未来,她们将一如既往,砥砺前行。团队每一位成员将以全情投入与无私奉献,用扎实的行动为“巾帼文明岗”这一称号增添光彩,为服务“三农”和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