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习园地» 调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研究

文章来源: | 作者:manager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0-07-12 | 【 字体: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研究

 

直属机关党委

200591

 

为贯彻落实院党组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的整改要求,进一步深化我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发掘、系统总结和提炼我院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形成符合我院实际的创新文化体系,以促进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必要在我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研究。

开展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有两条。一是理论上的探讨。党委全体调研人员通过阅览理论书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集体研究讨论等方式,不断拓宽自己对课题内容的理解,提出工作思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调研报告初稿。二是实践上的探讨。通过调查问卷对全院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对京内外有关研究所进行重点调查,分析我院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的现状;通过学习先进单位经验,借鉴他们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经验,并结合实际,提出我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明确思路和对策。

 

一、开展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研究的意义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互动互进是现代人类文明演进的显著特点之一。面向21世纪,文化理念、价值观的变革与创新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经济繁荣、民族振兴至关重要。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构建创新文化体系,铸造民族创新之魂,对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院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综合性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历史任务。要完成时代的重任,实现面向21世纪的农业科技创新,重要的是要努力营造面向21世纪的创新文化体系,构建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态,全面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

(一)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是我院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我院一直在为推动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坚持不懈的努力。2004年,我院与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成立了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标志着我院在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051月,我院提出的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实验站为核心内涵的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想,被正式吸收纳入了中央一号文件。20054月,为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我院先后与四川省、江苏省、湖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并开始了实质性合作。20056月,我院多名专家参加了农业部、科技部牵头起草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工作方案,为方案的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的创新与文化的创新从来都是同步的。从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开始,我院就呼唤文化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是基于对当代科技、经济发展态势和规律的深刻认识;文化的创新是基于对文化在当代科技创新中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的深刻把握。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当代世界各国无不把文化创新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文化创新也是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我院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除了要从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的“硬实力”(设备、经费、队伍、成果等)外,还应该更加重视“软实力”(理想、价值观、科学精神、文化氛围等)即创新文化的建设。在“硬实力”取得进展的同时,应该更好地发挥“软实力”的作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在我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研究,不断革除农业科研中分散式、“小农式”的研究方法,消除学科壁垒,打破计划体制,树立科学精神,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

(二)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是实现我院战略目标的需要

2001年下半年,院党组根据当时中国农科院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全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就中国农业科学院向何处去,如何定位,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认真研究,提出了要用510年时间,把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心和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战略构想(以下简称“三个中心一个基地”)。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创新文化精神。创新文化精神是在单位长期发展中浓缩出来的带有发展指向性的整体价值观,是一个单位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是单位长期以来积累的文化底蕴、历史特征、学科特色和精神追求。它以文化氛围、精神力量、价值期望、理性目标等形式陶冶职工,具有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因此,在我院开展创新文化体系建设活动,形成一种为实现目标而必须遵循的价值观、组织信念和精神理念,是确保我院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可靠保证。

(三)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是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

院所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文化建设是我院发展过程中的双翼,从两个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理解,体制改革是抓物质文明,创新文化是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行。体制改革为创新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创新文化为改革发展提供先进的精神动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创新文化建设实践看,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新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一方面文化创新中形成的新的理念和思路只有渗透到改革创新的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一方面只有通过改革旧有的科研、学科、人事、分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将文化创新的成果予以固化,使得文化创新能够得到制度上的保证。2003年,根据国家三部委批复的科技体制改革方案,我院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各研究所围绕我院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切实推进机构重组,不断增强研究所的科研实力和优势。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新组建了作物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研究所进行了强强联合,成立了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新兴学科建设也取得了突破,完成了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和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改组建工作。全院39个研究所(中心),将有12个研究所转为科技型企业,17个研究所转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4个研究所转为农业事业单位。此外,以人事制度、资源配置、任期目标为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初见成效。全院已有4/5以上单位实行了全员聘任制,3/5以上单位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些单位还实行了首席专家的公开招聘;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3/4以上单位加大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全面实行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三元结构分配制度,对招聘的杰出人才实行了“协议工资”制等。按贡献和绩效取酬,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这些改革措施,既是理念、文化创新的产物,又对理念、文化创新成果给予了固化,促进了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促进和推动了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是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院以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职工在参与活动中提高了道德素质,升华了精神境界。实践证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丰富我院的文化底蕴,为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文化条件。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工群众文化需求的总量不断增加,文化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我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既是对我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又可以满足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多层次、个性化的需要。通过在我院研究探讨如何建设良好的创新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我院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全院科研人员爱岗敬业、科技创新,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为开创我国农业科技事业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继承,正确认识和评估我院文化传统,借鉴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创新文化建设的经验,对于建立我院创新文化体系、实现文化转型,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几代农科院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农科院也积淀了非常深厚的创新文化底蕴,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我院已连续10年保持了中央国家机关和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的荣誉称号;1998年我院还荣获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五连冠”奖杯;1999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把我院确定为首都文明单位建设“示范点”,并授予标牌;2003年我院还荣获了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评为海淀区北下关街道文明单位;2005年我院贾继增研究员和吴威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通过广泛的调查,我们认为,中国农科院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高瞻远瞩、探索农业科技前沿的超前意识;以人为本、以研为本,以国家需要为目标的科学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民主学术氛围;不畏艰苦、深入农村和基层,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以科研为中心,为科研服务、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在这种优秀文化的激励下,中国农科院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和凝聚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具有强大科研能力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院优秀文化传统是一座价值无比的精神宝库,是当前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深厚根基、不竭之泉。我们的创新文化建设不是对我院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更不是“另起炉灶”,它是对我院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变革与扬弃,是从内涵、本质到形式、表征的推陈出新和完善提升,是向创新文化体系的转型。

但是,随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我院战略目标的提出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我院目前的文化同新形势下的创新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部门利益高于整体,相互沟通、交流少,资源不能得到最佳配置;二是重文章数量、轻质量,科学突破少,原始性创新难以涌现;三是一些单位重成果、轻转化,少产业化,少农业、农村适用新技术;四是多模仿跟踪,少自主创新,难以占领世界农业科技的最前沿;五是有的单位协作精神不够,缺乏有效的团队精神。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还不适应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缺乏高效的科研管理体制,对加强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缺乏全面了解、认识有待提高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此外,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我们还对院属各研究所的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对当前院属各研究所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对他们的做法作出了初步评估。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院属研究所中有16个单位已经开始了院所文化建设,占院属研究所总数的43%。最早的是草原所,从1985年开展文化建设。开始较早的研究所基本是从创建文明单位起步,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改善研究所科研、办公、居住条件入手,与我们现在提的创新文化建设还有一定距离。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院所创新文化建设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做得比较好的单位主要有:蔬菜所、蜜蜂所、研究生院、特产所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5个单位。比如蔬菜所,所领导深深感到,尊重职工、体贴职工、关心职工,是领导者的职责,也是单位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动因。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在所内实行人文管理,对干部职工倾注了由衷关心和温暖。干部职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有思想问题,领导都要诚恳耐心的与之谈心。职工生病住院,领导都要亲自看望。对待离退休人员,尽量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每年发给他们5000元左右的奖金。凡是80岁生日者,所里领导都要给他们过生日,送鲜花和生日蛋糕。所领导的关心,使干部职工感到无比的温暖,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为研究所的发展尽心尽力的热情。特别是为迎接建所40周年的到来,1997年开始了所徽、所旗、所歌和所服的设计,近两年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建了办公楼,整修规划了所区环境和南口基地,改善了办公条件,连续两届被评为我院文明单位标兵。蜜蜂所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为研究所今后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20046月,他们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达成协议,请专家为蜜蜂所进行整体企业文化设计,已经相继完成了蜜蜂所文化体系设计报告、战略发展规划报告、调研诊断报告以及文化手册等,增强了研究所的活力。研究生院借举办25周年院庆之机,制作了学生报刊栏,积极开展院徽、院服和院旗等的设计工作,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提炼研究生院院训和策划开展研究生院形象设计等工作,使研究生院的文化建设日趋完善。环发所2004年提出了“依法治所、制度立所、文化强所、人才兴所”的精神理念,准备请专业公司对全所文化建设进行整体包装设计,全面开始了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的步伐;特产所2004年制定了《特产所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提出利用三到五年实践,建立起符合特产所特点的创新企业文化。哈尔滨兽医所党委20058月下发了《关于在全所开展“提升文化建设 促进和谐发展”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研究所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方式,在全所范围内启动了研究所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院属各单位的文化建设虽然已有了一定基础,具备了深入开展院所创新文化建设的条件,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广泛宣传不够。多数单位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已经开始在院所创新文化建设上有所考虑,但大多还局限于简单的模仿,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广泛宣传,没有体现群众的参与。

2)系统总结不足。很多单位认识到了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甚至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活动,但对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建设内容以及如何建设等还缺乏系统了解和掌握,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3)建设思路不明。农业科研院所各单位类型不同,特点也不尽相同。除了拟转企的研究所可以参照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来开展外,对非营利和农业事业单位的研究所如何开展创新文化建设,还缺乏明确思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4)经验推广不力。除蔬菜所、蜜蜂所、研究生院、哈兽研、特产所等单位的文化建设较为系统外,多数单位的文化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他们对文化建设有着迫切需求,但单位之间缺乏交流、经验推广和问题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对我院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三、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课题组通过对创新文化建设理论知识的了解,结合我院实际,借鉴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经验,提出了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一)明确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

通过开展创新文化建设,为推动我院改革与发展,促进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术环境、管理环境、园区环境,营造科学民主、锐意创新、协同高效、廉洁公正的文化氛围。

(二)确定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院所实际,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从院所两个层面上,发掘我院的文化内涵,提炼我院的人文精神,体现我院的发展特色,展现我院的整体形象,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和我院实际的创新文化体系,为实现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向建院五十周年奉献精神硕果。

(三)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院创新文化建设主要由理念体系、标识体系、环境体系、制度体系建设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1)理念体系。理念体系是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理念体系主要包括:继承和发扬我院的光荣传统,总结、提炼人文精神,阐明文化宗旨,确立农科院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院训所训等。我院理念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依据我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围绕“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总体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弘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营造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为实现创新目标提供持久不衰的精神动力。

(2)标识体系。标识体系是体现我院创新文化内涵的外在载体。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名称、标志,进行院徽、院旗设计,明确产品特色、包装及广告宣传,完善网站、农科院报等文化传播网络的建设等。我院标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充分体现农业科研文化的内涵,特点突出,形象鲜明,简洁明快,具有时代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成为彰显我院理念、精神、创新发展的明显标志。

(3)环境体系。环境体系是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院所规划设计、物业管理、信息渠道、服务设施。我院环境体系建设的目标是,环境优美,清洁卫生,景色宜人;信息畅通,运转高效,服务便捷,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4)制度体系。制度体系规定了单位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我院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职工和单位行为的要求。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科研、开发、经营、管理、服务、职业道德建设等基本规范的制定及实施。我院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遵循以研为本、以人为本、尊重人才、依法治院的原则,使工作理念、运行机制条法化,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各类人员的行为有章可循。

(四)开展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措施

1)广泛宣传,发动群众

各单位要通过培训,请专家讲课,组织参观考察,院报、宣传橱窗、闭路电视等方式,使全院广大科技人员及干部职工充分了解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必要性、操作规程以及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等内容,为搞好我院创新文化建设奠定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2)整体规划,分工实施

理念体系建设方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院训、院歌和进一步办好农科院报建议的征集活动,对我院建院四十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整合,总结提炼农科院价值观念精神,并规范其表述,形成农科院完整的创新文化理念。此项工作由院直属机关党委负责,在20065月前完成。

标识体系建设方面。在全院职工中广泛征求院徽、院旗及代表我院特征的标识物以及我院网站建设的建议等。在充分尊重职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委托专业公司和人员设计以院徽为核心,包括标准色、标准线条及标准字体、象征图案、吉祥物等内容的定型方案,五十周年院庆时全面运用在我院办公用品、产品包装系列、攻关交际系列等方面,同时抓好礼仪规范培训,使之贯彻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此项工作由院办公室负责,2006年底完成。

环境体系建设方面。对我院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在尊重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从风格、整体设计、具体实施、长远效果各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有计划的整治,使我院环境焕然一新,体现农科院特色。此项工作由计财局和后勤服务中心负责, 2006年底前完成。

制度体系建设方面。院机关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重新清理修订,对目前需要建立但尚未建立的制度要及时建立,对新建立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并在此工作基础上汇编成册。院属各单位也应根据自身实际,不断修改完善目前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规章制度,制定各类人员的职业道德手册,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激励作用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励分配制度。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使我院各类人员的行为有章可循。此项工作由院办公室牵头,200612月底前完成。

(3)加强考核,组织评估

要将各单位创新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评价之中,同时,将创新文化建设目标、措施和进程作为评选院级文明单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将理念体系、标识体系、环境体系、制度体系等具体指标的考核结果与评选院级文明单位的绩效评价挂钩,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4)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在院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领导下,成立院创新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我院创新文化体系建设的领导工作。由院党组副书记罗炳文同志担任组长,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高淑君担任副组长,机关各局负责人作为成员。办公室日常工作由院直属机关党委负责。

院属各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具体负责人,工青妇各级组织齐抓共管,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形成我院创新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机体系。

5)深入研究,加强交流

院创新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小组要继续开展对创新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的研究,并对全院及各单位创新文化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咨询和指导。要在及时总结各单位开展创新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创新文化体系建设开展得好的单位升华为我院的优秀案例,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媒体宣传报道等方式广为交流,全面推动我院创新文化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总之,开展创新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既要积极主动建设,又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积淀的过程。在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作长期打算,要作长远规划,建立长效机制,需要长期不懈地建设。希望通过在我院开展的创新文化建设研究,最终能孕育和培养出中国农业科学院久远深厚的文化价值模式,为满足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为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