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基层党建

中国肉鸭产业的开拓者——记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侯水生院士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24-04-30 | 【 字体:    

侯水生是我国著名的肉鸭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他勇于创新,坚定执着,25年持之以恒地率领团队创制了全球最大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肉鸭专门化品系资源库,发现了一批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基因,开创了肉鸭分子育种新领域,培育出的4个国审肉鸭新品种,2022年出栏肉鸭超过15亿只,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1%,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种对我国瘦肉型肉鸭品种市场的绝对垄断,使我国肉鸭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走在世界前列。2024年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把握科技前沿 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

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的一员,侯水生带领团队时刻把握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勇于探索生产中遇到科学难题。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机制的解析一直是基础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此类研究耗时长、经费投入和技术要求高,因此,国际国内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屈指可数。他开拓创新,组织实施了“千鸭X组”计划,充分发挥团队的遗传群体优势,采用了领先的基因组学技术,构建了大规模的北京鸭×野鸭F2群体,测定了该群体1026只样本80个重要经济性状的表型值与基因组数据,成功定位和解析了北京鸭羽色、饲料转化效率、体格大小和肉品质等重要性状的主效基因及其作用机制,更为肉鸭分子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攻坚克难研发 打破国外公司品种垄断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鸭肉生产和消费国,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是继猪肉和鸡肉之后的第三大肉类产业。长期以来,肉鸭品种完全依赖进口,种源多年被国外公司垄断,引种成本居高不下,成为我国肉鸭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侯水生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在几乎没有科研经费支持、试验条件较差的条件下,他迎难而上,持之以恒地坚持创新,带领团队以我国特有的北京鸭和野鸭等为资源,采用杂交、近交、双向选择等技术,陆续培育了39个具有高生长速度、抗病等多个优良性能的肉鸭专门化品系,发现了28个鸭体重、饲料利用效率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创建了肉鸭重要经济性状育种理论与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选种效率提高90倍以上。2012年成功地培育出4个肉鸭种质资源,生产性能水平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成功转让给国内2家大型肉鸭养殖企业,并建立了科企联合育种机制。之后,又成功培育了“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和“中新白羽肉鸭”2个瘦肉型肉鸭新品种,年出栏量很快超过14亿只,占国内市场1/3以上,而且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增长,成功打破了国外品种对我国瘦肉型肉鸭品种市场的绝对垄断。

解决产业“痛点” 肩负起绿色发展的重任

肉鸭养殖在我国是传统产业,面对现代消费者,肉鸭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痛点”,如北京烤鸭传统养殖方式需要填饲增肥,带来了劳动强度大、饲料浪费等问题;瘦肉型北京鸭、肥肝用鸭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侯水生团队针对这些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个问题,先后创制了多样性的肉鸭专门化品系资源库,培育出适合加工北京烤鸭的“Z型北京鸭”、适合整鸭食品加工的“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适合分割类食品加工的“中新白羽肉鸭”和用于肥肝生产的“中畜长白半番鸭”等4个新品种。到2023年这4个白羽肉鸭新品种年出栏量超过18亿只,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推动肉鸭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他还配套构建了一系列肉鸭绿色发展综合技术模式,实现了从“水养”到“旱养”的颠覆性创新、从“填鸭”到“免填”的革命性突破,养殖效率提高10倍以上,年节约饲料超过80万吨。通过在内蒙古赤峰、河北沧州等地建立示范基地,推广肉鸭新品种、新技术,形成了“塞飞亚草原鸭”、“中新鸭”、乐寿烤鸭坯、东风烤鸭坯等国内驰名品牌,带动了肉鸭产业快速发展。扶持650个贫困户就地养鸭,户均养鸭纯收入约4.5万元,累计帮助3万多户贫困户、近12万人脱贫致富。

加强队伍建设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侯水生的团队是一支有理想、有抱负、务实创新的研发团队。在团队的青年科技人员眼中,侯水生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品质,一身正气,研究内容、实验数据、试验基地、发表论文等等,都容不得半点虚假和丝毫马虎。他的实验室最醒目之处有一个 “水禽育种与营养创新团队价值观”展板,主要内容包括:“以积极向上为荣,以消极散漫为耻;以坚守诚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以努力探索为荣,以停滞不前为耻;以调查研究为荣,以闭门造车为耻”等。这份简称“十荣十耻”的价值观,既是团队共同打造的科研价值观,也是指导团队日常科研工作的行为指南。他要求团队无论是新入职的职工,还是新入学的研究生,首先都要到试验基地实习1个月到半年时间,以学习了解鸭的生物习性、养殖技术、表型测定、选种育种技术等。“只有充分了解研究对象,才不会出现脱离实际的研究”,他经常这样教导团队成员。在他的引领下,建设了一支具有良好工作作风、充满正能量的团队,为持续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他的团队也为合作企业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执行力强的人才队伍,助推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