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要闻» 党的建设

大型现代豫剧《黄河故道梨花开》在中国农科院引发热烈反响

文章来源:中国农科院直属机关党委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23-02-27 | 【 字体:    

2月23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宁陵县联合举办的大型现代豫剧《黄河故道梨花开》圆满落幕,在2天4场演出中,近1600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现场观演。观众们普遍感到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纷纷围绕剧目寄情抒怀,表示要大力弘扬农科精神,做高治学、林燕一样扎根泥土的科学家。

果树研究所所长曹永生带领多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专程赶到现场观演,他表示这一剧目生动再现了中国农科院著名果树学家崔致学、黎彦听党召唤、扎根沙地、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真实故事,唱出了几代果树专家耕耘黄河故道的非凡成就,是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必将激励广大果树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农科精神,为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郑州果树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红梅表示,宁陵县人民自发排演的《黄河故道梨花开》以郑果所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事迹为原型,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与老一辈农业科学家的深情厚谊,全体郑果所人倍受鼓舞、倍感自豪!研究所党委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坚克难、造福百姓”的中国农科院“宁陵精神”,以一流业绩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勇担重担、勇攀高峰。

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刘洁表示,这是一部来源于科研一线、来源于田间地头的大型现代豫剧。当看到林老师为了不耽误梨花授粉而推迟早已确定的婚期时,我被老一辈农科专家“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当看到在专家们“面对面授、手把手教”长期技术帮扶下老梨树结出新硕果时,我为科技力量支撑农民增收致富而倍感欣喜。

植物保护研究所处长罗谷鸣与100余名同事现场观演,对于剧中治虫保产的情节倍感亲切,对于四代专家一茬接着一茬干、实实在在为三农的事迹颇有共鸣,即兴赋诗《赞中国农科》:黄河故道梨花开,宁陵酥梨香风来。扎根一地一甲子,创新奋斗整四代。农民淳朴以诚待,专家务实传帮带。农业强国齐心干,三农事业春常在!

“高治学和林燕两位专家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敬佩,农业科技工作者只有深入一线,解决农民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科研人员段英华观演后颇有感触,“我们无论从事哪个专业,都应该认真寻找并密切关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开展研究,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演出结束后,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我从事梨树研究30年,剧中的创作原型有的是我敬重的前辈,有的是一同奋斗的兄弟,这部剧将他们演活了!”果树研究所梨资源与育种团队执行首席、党办主任姜淑苓动情地说,“我为自己从事的果树事业感到自豪,我要以老前辈为榜样,围绕国之大者,培育更多新品种,解决更多‘卡脖子’难题,为早日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剧中专家深入农村蹲点、吃派饭的情节让很多离退休老同志感动落泪,让年轻同志感同身受,大家表示演员的唱词十分精致,唱腔十分优美,演技惟妙惟肖,给人艺术的享受。”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办副主任刘冰组织150余名干部职工现场观演,并询问了大家的感受。“大家普遍认为剧中的林果专家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一线、服务基层的典型代表,要以他们的事迹为激励,耕耘阡陌、潜心科研,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高教授和林老师的故事让我受益颇丰,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是一场接力赛,从60年代搞试点提产量,到90年代引项目扩品种,再到新时代建试验站促进高质量发展,昔日的风沙盐碱地凭着一代接着一代干的精神终于变成瓜果飘香的大果园。”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基地平台处刘召阳颇有感触的说,“如今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的手中,我们要用好农科精神的传家宝,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扎根大地、学以致用,用奋斗书写新的农科篇章!”

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王克在观演后撰写了《扎根黄河故道,科技助力农民致富》的千字长文,文中写到“这部大戏展现了中国农科院专家们在黄河故道上扎根、科技支撑梨产业发展、风沙盐碱治理、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故事。感动之余,我深入查阅了他们的科研资料,他们的工作有力提升了梨树栽培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了梨果品质;在风沙盐碱治理方面,他们通过多种手段治理了黄河滩区的环境问题,他们实际的科技成就比剧中还要多很多。”

农业信息研究所组织60余位干部职工在观演前学习了中国农科院“宁陵精神”主题图片展。观演后,科研人员纷纷表示高教授、林老师不仅在人民心中立碑传颂,更是新一代农科人的精神灯塔,要以农科精神鞭策自己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投身乡土实践。中国农业科学期刊发展编辑们表示,要深入挖掘解决生产实践的高水平论文,促进以服务生产为导向的学术交流。

“黄河故道梨花开,梨花遥寄殷殷情;农科专家把农教,农伯诚立功德碑;三农政策人心暖,宁陵谱写新篇章;农科精神代代传,代代初心感党恩。”研究生院学生党支部嵇玉洁在观演后写下诗词,立志要做为人民服务的科技工作者,将农科精神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剧中精致的服装和布景让人眼前一亮,林燕背包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格外醒目,随着剧情的展开,高教授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林燕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乡亲们对专家的信赖和爱戴,一幕幕画面让人为之动容。”研究生院团委办公室副主任火兴宇说,“时光一转60载,梨花依旧飘香,酥梨仍然甘甜,梨园的功德碑巍然屹立。我们也是党培养的大学生,要接续传承农科精神,用行动回报党,回报人民!”

去年刚刚入学的硕士一年级学生郭典典在日记中写到:“漫漫故道路,悠悠梨花香,剧场缓慢拉开的帷幕带我走进了梨花桥的故事。高教授和林老师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除害虫、剪树枝、授花粉、战寒霜,最终使酥梨丰收的故事带给我强烈的震撼。我深知作为一名农科人,不仅要探索科学,更要服务生产,像黄河故道上那棵棵梨树,扎根大地、开出鲜花、枝繁叶茂、结出硕果!”